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法制宣传 > 正文

        宪法概述

        http://www.zylul.com 2019-11-29
        作者:    来源:

        365bet主页器_365bet亚洲官网网址_Bet体育365提款验证

        一、宪法的概念

        (一)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

        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,规定国家机关的组织与活动的基本原则,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,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国家根本法。

        宪法的根本性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:

        第一,在内容上,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、政权组织形式、国家结构形式、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、宪法实施的保障等内容,反映一个国家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。

        第二,在效力上,宪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的地位,具有最高效力。它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,其他的一般法律都不得抵触宪法。

        第三,在规范性上,宪法是各政党、一切国家机关、武装力量、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根本的行为准则。

        第四,在修改程序上,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一般法律的程序更为严格。

        (二)我国宪法的地位

    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国家先后颁行了四部宪法。我国的现行宪法是在1982年通过的,至今已经进行了五次修改。

        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我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,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、根本任务和国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则,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。全国各族人民、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、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、各企业事业组织,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,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、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。

        作为根本法的宪法,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法律体系的最核心和最重要的内容。

        二、宪法的指导思想

        第一阶段:四项基本原则

        1982年现行宪法制定,确立宪法的指导思想是四项基本原则,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,坚持人民民主专政,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,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、毛泽东思想。

        第二阶段: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

        1993年第二次修宪,以党的十四大精神为指导,突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。

        第三阶段:增加邓小平理论

        1999年第三次修宪,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宪法,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国家中的指导思想地位。

        第四阶段:增加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

        2004年第四次修宪,将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载入宪法,确立为其在国家中的指导思想地位。

        第五阶段:增加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”

       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经投票表决通过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》。

        三、宪法基本原则

        (一)人民主权原则

        宪法第二条规定: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。”“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”是无产阶级在创建无产阶级政权过程中,批判性地继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基础上,对人民主权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。

        (二)基本人权原则

        我国宪法第二章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”专章规定和列举了公民的基本权利,体现了对公民的宪法保护。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把“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”写入宪法,将中国的宪政发展向前推进了一大步。

        (三)法治原则

        宪法第五条第一款规定:“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,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”,在宪法上正式确立了法治原则。宪法还规定,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、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、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;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,必须予以追究;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。

        【以案释法】

        党组织和党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

        【案情介绍】1998年3月,陕西省某乡党委书记为增加当地财政收入,促成新建项目地板条精加工厂及时开工,在未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,又无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,主持召开乡党委会议,决定无证采伐该乡林场的林木,致使大量国有林木遭到砍伐,砍伐林木原木材积为240.678立方米,折合立木材积为481.356立方米。2002年3月5日,县人民检察院以盗伐林木罪,对该乡党委及党委书记提起公诉,人民法院依法受理了此案。

        【以案释法】本案争议的焦点是乡党委能否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。刑法第三十条规定:“公司、企业、事业单位、机关、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,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,应当负刑事责任。”我国的宪法和法律并未将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列为国家机关,然而根据宪法的原则和精神,任何政党和组织,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,因此党委违反法律规定也要被推上被告席。

        (四)民主集中制原则

        宪法第三条第一款规定: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。”这既是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,也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。

        四、宪法确定的国家根本任务

        宪法确定的国家的根本任务是: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,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。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,在马克思列宁主义、毛泽东思想、邓小平理论、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、科学发展观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,坚持人民民主专政,坚持社会主义道路,坚持改革开放,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,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,发展社会主义民主,健全社会主义法治,贯彻新发展理念,自力更生,艰苦奋斗,逐步实现工业、农业、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,推动物质文明、政治文明、精神文明、社会文明、生态文明协调发展,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,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。

      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玉溪市委员会
        制作单位:玉溪网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